这个夏天来外滩18号久事艺术空间见证“功夫·本色”

发布时间:2024-08-30 00:11:09    浏览:

  2024年8月7日,“功夫·本色——中央美术学院基础教学历程展”在外滩18号久事艺术空间开幕,本次展览分为“素”“彩”“行”“谱”四个板块,分别从素描教学、色彩教学、采风写生、教师作品四个方面,展示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自2001年正式成立至今,历经二十余载磨砺而出的130余件佳作。展览不仅呈现了造型学科基础部的教学历程,也汇聚了包括李桦、董希文、李斛、伍必端、钱绍武、盛杨、杜键、靳尚谊、曹春生、袁运生、孙家钵、司徒兆光、孙景波在内的央美老一辈艺术家的经典画作。展览将持续展出至2024年9月8日。

  上海久事集团常务副总裁、久事美术馆名誉馆长孙冬琳,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党支部书记李荣林,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主任白晓刚,中央美术学院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院长余丁出席开幕仪式并致辞。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副主任卢征远,久事文传董事长、总经理、久事美术馆副馆长胡喆,久事置业总经理蔡建忠等嘉宾出席开幕式。

  素描作为方法是通向艺术本质的必经之路。素描是造型艺术的重中之重,蕴含了各种艺术形态的基本要素。素描强调整体和局部的对立统一、主次矛盾的关系、主客观的协调、感性与理性的平衡、具象与抽象的辩证转化等,通过概括、归纳、整理等提炼出掌握艺术的核心能力。只有学习融会贯通的根本规律,才能拥有核心的原则去指导具体的艺术实践。

  素描作为认识是通往艺术世界的朴素之路。素描的观察视角和表现力道体现绘画者的基本素养和对艺术最朴素的认知。一张素描作品经历“眼、脑、心、手、口”五部分的循环,从而达到对造型能力的训练、对艺术的认识理解、形成艺术的表达,体现出绘画者朴素的艺术观。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是艺术素养和方法认知,对理解力的穿透、观察力的培育、感受力的捕捉、表现力的呈现等,某种意义上讲素描塑造的是整个艺术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色彩课是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课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对色彩学理论的研究,着重系统研究写生色彩教学体系。造型基础部成立20年来,总结并梳理了美院在色彩教学上的传统,同时根据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特点和新时代的审美要求,逐步形成了属于造型基础部的色彩教学模式。通过对客观对象的写生,包括人像、静物、风景、人体等,使学生认识色彩规律,能够较高水平地结合色彩与造型。

  通过色调认识基础、复杂色彩认识、外光写生三个基本单元的训练,整理学生对色彩冷暖、色相互补和纯度与灰度比较的基本认识,强调色彩气氛的观察与感受,培养学生对色调的意识。同时锻炼学生对外光色彩的捕捉能力,以及对自然的感受和表达能力,体会色彩和造型的结合,初步尝试对复杂微妙色彩的观察与表达。造型基础部的色彩课采用宽严结合的教学方式。“严”体现在对写生色彩的准确性,以及对品格的严格要求;“宽”则表现在强调感受的大胆与放松。2020年造型学科基础部色彩课获评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行”———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生活、认识历史、表达感受,这是造型学科基础部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外光写生是到户外感受大自然的千变万化与丰富的色彩。在两周时间里,培养学生对景物的选取与构图组织能力、提高对色彩观察的敏锐性。学生掌握外光表现的基本冷暖关系,尤其是对天、地、景等基本关系的观察、寻找、把握;进一步培养学生准确地用色彩表现出不同的天气所形成的色调,运用色彩表现大空间,对于画面、不同物像有相应的个人表现方式。

  百年美院,百年造型,百年育人,谱就百年辉煌。二十年基础,二十年磨砺,二十年功夫。谱自一脉相承。守根脉,承学脉,夯基础,传德艺,砥砺前行再谱新篇。

  上海久事美术馆举办此次“功夫·本色——中央美术学院基础教学历程展”,旨在向公众展示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二十年多来的卓越教学成果与学术探索之路。同时,馆方也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推动上海乃至全国艺术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让更多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力量,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